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打造了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活动。我们通过总结凝练,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现予以展示,以供工作借鉴。
蓝海课堂,红船行动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典型案例
一、项目综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凸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根植船舶军工特色,立足专业技能优势,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核心,船舶工程学院组建选派“蓝海课堂”志愿服务队前往共青城市金湖乡江流村、共青精神体验园、濂溪区谭畈中小学、柴桑区沙河开发区泉塘社区、柴桑区李子芬纪念馆、经开区柴桑春天社区等地开展了以“蓝海课堂,红船行动”为主题特色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聚焦“蓝海课堂下乡村,红船精神永流传”“践行安全教育,铸牢安全防线”“防邪反诈进乡村,守护乡民钱袋子”“学好百年党史,赋能乡村振兴”“深入乡村看变化,产业调研助发展”5个维度,面向留守儿童开展了船舶发展史讲解、名船名舰讲解、党史教育小课堂、文艺汇演、农村特色产业调研等涵盖“红色教育、国防教育、科技启蒙、环境保护、文明礼仪、防邪反诈、健康教育”等富内容、多模态系列活动9项。
二、经过与做法
(一)蓝海课堂下乡村,红船精神永流传
以课堂为主阵地,依托船舶特色专业,面向留守儿童进行船舶知识启蒙。根据留守儿童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制定了“红船引航新征程”“名船名舰面面观”“船模制作手工坊”“探秘蓝海大百科”“‘蓝海课堂 梦想起航’文艺汇演”等模块化课程,帮助孩子树立“志存高远、兴船报国”的信念理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图1志愿服务队带领留守儿童前往志愿服务点
1.船舶发展史讲解。通过独木舟、中国古代四大名船、航母讲解中国船舶历程,使孩子们对船舶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对中国智慧有了新认识,激发了学习热情。

图2志愿者讲解船舶发展历程
2.名船名舰讲解。通过挖泥船、载人潜艇蛟龙号和辽宁号航母等船舰讲解及船模展示、手绘名船、船模拼装、云游船舶实训室等形式让孩子深入了解中国船舶行业发展成就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提高对海军国防重要性的认识。

图3 船模制作手工坊
3.航海发展史讲解。通过讲解郑和下西洋、精卫填海等中华故事为切入点,带领孩子学习航海史,了解中国航海人共筑中国梦,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拼搏历程,在孩子心中埋下向往海洋、乘风破浪的种子。

图4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一起探秘蓝海
4.党史教育小课堂。通过党史动画片观看、党史知识竞答、红色歌曲传唱、红色故事学习等形式用好用活“大思政课”育人功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推进红色精神入脑入心。

图5志愿者讲解党史
5.“蓝海课堂,梦想起航”文艺汇演。组织开展“蓝海课堂,梦想起航”文艺汇演并邀请当地村民观看,通过唱红歌、诵经典、讲故事等形式,给孩子们提供展示课堂所学舞台,传承红色经典,扩大活动影响。

图6“蓝海课堂,梦想起航”文艺汇演
(二)践行安全教育,铸牢安全防线
鉴于该村留守儿童较多,安全认识缺乏引导,通过课件、视频、动画等形式及互动活动开展安全知识小课堂,普及防溺水、防触电、防诈骗、防疾病、文明礼仪等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图7志愿者讲解安全知识
(三)防邪反诈进乡村,守护乡民钱袋子
志愿服务队加入金湖乡反邪教反诈骗队伍,配合当地警方深入江流村、大塘村等开展反诈骗宣传,通过发放反诈骗传单、张贴反诈骗海报、入户宣传等形式向村民介绍邪教及电信诈骗的特点、危害及作案手法,详细讲解如何识骗、防骗。期间,志愿服务队发放反诈骗传单300余份,张贴反诈骗海报80余张,入户宣传90余户,进一步提高了村民抵制邪教、防骗防诈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图8志愿服务队配合当地警方开展防邪教反诈骗宣传
(四)学好百年党史,赋能乡村振兴
以建党一百周年和我国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双契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彭欣健教授为金湖乡村干部进行了题为《以船舶工业发展为视角,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党史主题宣讲活动,将船舶工业发展史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从全新的视角带领广大村干部从党史中汲取力量,把党史学习教育收获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图9党总支书记彭欣健教授为当地村干部开展党史宣讲
(五)深入乡村看变化,产业调研助发展
深入了解金湖乡特色产业新发展模式,通过走访种植户、深入田间地头考察特色产业基地、采访村干部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基于垦荒精神背景下的特色农业调研,了解江流村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对其发展困难进行分析,提出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形成调研报告2篇。

图10志愿服务队与江流村党支部书记交谈黄桃种植问题
三、主要成效
(一)制度体系强筑牢,服务质量有保障
构建了“领导制度”“法律制度”“工作度”“财务制度”四制合一的项目制度体系,架构了项目领导专班、项目实施团队、项目监控团队、项目宣传团队等组织机构,通过项目实施动态电子台账、中期交流、终期总结等形式途径夯实项目的制度及资金保障。
构建了完善了志愿服务培训制度,编制服务管理动态电子台账并实施次次活动“有计划、有监管、有总结”的“三有”制度。
(二)启蒙之种扎心田,蓝海筑梦现萌芽
志愿服务队根据服务留守儿童特点,创构“理论+实践”“知识+素养”的项目体系,创新设计模块化项目课程,通过动手动脑拼船模、小小画笔绘名船、线上云游船舶实训室等方式,带领心智相对不成熟、理解能力偏弱的儿童全方位了解和领略“深蓝”魅力,进一步厚植了爱党爱国情怀,明确了“中国梦、海洋梦、强国梦”内在的联系,增强了国防意识,增长了科普知识,提升了安全防范能力,深化了劳动教育意识,提高了实践,收获了成长指引和关爱助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同时,树立了报国之志,常怀感恩之心,服务对象在学校举办的科技节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多项。
(三)志愿服务深开展,宣传推广见成效
项目开展专题志愿服务活动102次,累计服务5000余人次。通过此次志愿服务项目,乡村留守儿童,进一步厚植了爱党爱国情怀,明确了“中国梦、海洋梦、强国梦”内在的联系,增强了国防意识,增长了科普知识,提升了安全防范能力,深化了劳动教育意识,提高了实践收获了成长指引和关爱助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同时,树立了报国之志,常怀感恩之心,同时也在在助力地方深化青少年思想引领,促进青少年成长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受到当地政府、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媒体广泛关注,被中国青年网、江西日报、大江网、媒说话、共青新闻网、九江视窗、九江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网、江西日报、大江网、共青新闻网、九江视窗等十余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发表省、市级报道30余篇,微信、微博推文300余篇,获评2020、2021年度九江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2020年度九江市青年志愿者服务“优秀项目奖”;2021、2022年度团省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2021年江西省大学生暑期文明实践行动“优秀志愿服务团队”;2021、2022年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报道团队”、“优秀摄影团队”。


图11 全国“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报到团队荣誉证书 图12 全国“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摄影团队荣誉证书


图13 江西省暑期“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荣誉证书 图14 九江市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荣誉证书

图15江西省大学生暑期实践行动优秀志愿服务团队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