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展示(五)——青春献礼建党百年,齐心助力智能养老

作者: 时间:2023-08-11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打造了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活动。我们通过总结凝练,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现予以展示,以供工作借鉴。

“青春献礼建党百年,齐心助力智能养老”

——机械工程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典型案例

  1. 案例综述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中国之治”的重要时代表征,机械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空巢老人情感空隙,怎么安度晚年?信息化运用水平能力不高等问题,“青春献礼建党百年,齐心助力智能养老”实践团秉承着“贴近当地村民,关注农民生活,了解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理念对积余村进行走访调研,主要通过访谈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进行调研,通过对九江市威家镇积余村老人进行走访调研,从乡村振兴背景、休闲方式、物质生活、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信息技能等方面对农村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对症下药,丰富老年人休闲娱乐方式、定期组织策划开展老年活动等对策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技能。

  2. 项目的具体做法、成效、及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机械工程学院“青春献礼建党百年,齐心助力智能养老”实践队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践队深入积余村面向村内老年人开展相关活动,定期组织志愿者前往积余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红色观影、养老知识讲座、防诈骗知识讲座、建立老年人身心健康档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网上浏览、智能手机运用和移动支付覆盖各个领域,实践队精准把握了老年这一生活技能的迫切需求。创设了老年互联网电脑兴趣班、拼音输入法班、智能手机运用班。通过讲解、实操、再讲解的形式,以面授、建微信群QQ群为手段,使老年人能较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有效排解许多老人因儿女不在身边的寂寞和苦恼。

    本次实践整合志愿资源,应用网络平台。通过整合志愿资源,组建“文化服务”、“健康服务”“科技服务”三支志愿者服务分队开展活动:1.“文化服务”志愿分队通过开展红色观影,防范诈骗宣传,学习模范人物等丰富多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2.“健康服务”志愿分队通过实地走访、村民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村内老年群体健康状况,根据村内老年群体的真实诉求,开展了养老知识讲座识、心理健康辅导、身体健康状况登记、居住空间清洁等相关服务活动,为老年群体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3.“科技服务”创设了老年互联网电脑兴趣班、拼音输入法班、智能手机运用班,使老年人能较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3. 反思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4. 加强项目建设建立传承机制

    发展是不断传承的结果。良好的传承机制是事物新旧更迭并促使其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纽带和保障。然而,由于当前开展的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多为临时性或一次性活动,缺乏系统的实施方案和长期有效的实施规划,活动的效果和参与的积极性有限。加之,志愿组织的人员构成基本每学年一换,人员流动性较大,如若没有明确的项目实施方案和较为完善的传承机制,将会导致活动在组织和运作上的脱节,增加活动继续开展的难度,影响服务质量。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加强相关养老志愿活动的项目建设,将反响较好的活动发展成为固定项目,甚至是品牌项目,逐渐形成完善的项目分工和运作体系。发挥项目的品牌效应,增加各类人群对高校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养老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同时,建立和完善实践团内部的传承机制,重视对实践团负责人的培养,充分发挥志愿者领袖的组织号召和带领作用,确保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及项目能够有效地得以延续和发展。

  5. 增强专业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的专业性是影响服务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加强志愿服务的专业性,能够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使志愿服务的供需双方都能有良好的体验。面对目前高校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时普遍缺乏专业培训的情况和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老人对大学生志愿者提高服务专业性的期望,增强高校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养老的专业性,提升高校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成为发展高校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养老事业的一项重要环节。因此,高校志愿服务在参与社区养老长效机制的建立上要重视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一方面要对志愿者进行服务内容的专业知识培训,让志愿者在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时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老人们在接受志愿服务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要对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技巧的专业技术培训,让志愿者能在服务过程中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例如,在开展养老志愿服务时,需针对老年人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助老方式,如在沟通上要注意放慢语速、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内容设置上要简单易懂,使老年人容易接受和理解等等。这样既满足了养老服务的需求、提高了志愿服务质量,又提升了大学生志愿者和老人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有利于高校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养老的长足发展。

    “青春献礼建党百年,齐心助力智能养老”志愿者活动具有公益性、持续性的特点,机械工程学院以强化基层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对志愿活动的认识为最佳切入点,把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推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把志愿者活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大品牌。在创新的同时,巩固成果、纵深推进,常规志愿者活动突出好字,以实现更精、更专、更实、更广。参与各种活动,可大大提升志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1 志愿者上门宣讲反诈知识

图2 志愿者组织开展红色观影活动

图3 志愿者走访调查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

图4 志愿者为农村老年人拍全家福

图5 志愿者入户为老年人打扫卫生

图6 志愿者与老年人交流


  • Copyright 2013, 版权所有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 制作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