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打造了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活动。我们通过总结凝练,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现予以展示,以供工作借鉴。
构校园精神内核 创军工文化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怀青年一代成长成才,重视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2015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专门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优美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等“六个好”的创建标准,明确了文明创建的主要内容、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
近年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立足学校船舶军工办学积淀,按照“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规划相契合、整体建设与特色项目相结合、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促进”建设思路,挖掘船舶军工文化内涵,构建船舶军工校园文化价值体系,完善文化环境设施,创新文化育人载体,打造文化教育品牌,全方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以船舶军工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学校连续10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江西省文明单位”,被省委教育工委遴选为“全省文明美丽校园示范高校”建设单位,2017年,获评“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
图1:濂溪校区一角 图2:十里校区一角
一、典型做法
(一)加强校园精神价值凝练,构建了船舶军工校园文化价值体系
学校围绕“国家利益至上”的船舶军工文化核心价值观,凝练出了“德行大道 技承天工”的校训;围绕军工精神养成,凝练了“厚德精技 博学善教”的教风、“德技并修 追求卓越”的学风、“严谨求实 创新奉献”的校风;“三风”紧扣军工品质文化建设,是“忠诚、卓越、创新、奉献”的船舶军工品质文化内涵的最好诠释,是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质量品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和育人成效的时代要求。常态化开展“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月”和“文明美丽校园促进日”活动,在新生中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渗透船舶军工文化,在教师中弘扬“忠诚”“奉献”精神。加强船舶军工文化实践探索和内涵研究,在全体师生形成船舶军工文化价值认同,推动自觉践行船舶军工精神;学校工业文化研究中心获批全国首批21家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研究中心。

图3:校园荣誉墙 图4:开展“三风”建设活动
(二)加强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完善了船舶军工校园文化环境设施
建校以来,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延续军工传统,十里校区全貌整体构图是船体造型,建筑布局横平竖直,阡陌纵横,规整谨严。建筑设计体现军工背景,学校主楼设计为一艘正在前行的军舰,表达了学校“兴船报国”的军工思想;标识、景观设置突出军工特色,完善了楼栋、道路标识系统,命名了“军工路”“天工路”“明德路”“弘德路”“求实桥”“进取桥”等军工特色道路桥梁;陆续建设和添置了领航舵、军用锚、扬帆雕塑、军工文化石等校园景观,兴建了船舶航海实训基地。目前,规划中的“两馆一基地”(船舶军工文化展览馆、濂溪校区校史馆等文化场馆,打造“江西船舶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即将启动,随着船舶军工文化雕塑、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的相继落成,校园环境中的船舶军工元素将愈发彰显,船舶军工文化氛围将愈加浓厚。

图5:馨园广场军用锚 图6:具有军工特色的校园路牌
(三)加强校园文化资源整合,创新了船舶军工校园文化育人载体
整合教学科研资源服务军工文化传承。将忠诚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写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忠诚、卓越、创新、奉献”作为合格技术技能人才的意志品质标准。结合专业针对性地开设企业文化、国防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课程,将企业文化、军工精神、职业素养带入课堂,融入教学内容。牵头组建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与江南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船舶军工企业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整合教育管理资源服务军工文化传承。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立足学校军工传统融合现代工匠精神,打造了科技活动周、文化艺术节、国防教育周、志愿者奉献月、廉政文化建设月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坚持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传播军工文化,培育军工精神,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体系,丰富了博雅论坛、国防讲坛、红色文化社团等素质拓展项目。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船舶军工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了一批“文化育人”素质拓展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修技先立德。

图7:文化艺术节军工特色节目 图8:教师指导学生实训
(四)加强文化育人功能提升,打造了船舶军工校园文化教育品牌
重点推进“一院一品”建设,学校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设和文化品牌建设有机融合,合二为一,加强各二级学院文化育人品牌的建设工作。一方面突出了品牌项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文化育人更具实效;一方面形成了八个二级学院各具特色的“一院一品”文化育人品牌格局,文化育人更具针对性,建筑工程学院的“鲁班传人”培育工程和财会金融学院的“青雅才俊”培育工程已经形成较为明显的示范效应。
精心打造“天工坊”品牌,将船体设计、船模建造等专业工艺与九江本地传统民俗文化剪纸有机融合,突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在2018年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大学生艺术实践工坊类一等奖”。
创新成立大学生旗舰先锋教导团,打造国防教育品牌,着力把大学生旗舰先锋教导团锻造成为“献身国防事业的排头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队、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主力军”。

图9:旗舰先锋教导团训练 图10:天工坊
二、经验成效
(一)校园环境氛围更加优美
随着濂溪校区建设推进、十里校区升级改造完成,校园环境更加优美,“人文、平安、美丽、和谐”校园逐步成型。学校是“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和“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获评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称号,2017年,获评江西省“文明美丽校园”示范高校,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
(二)校园文化品牌愈发彰显
学校突出船舶军工特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形成了一系列典型案例。2012年,《以军工文化铸校园文化之魂》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入选“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并在发布会上展示;2017年,《红专融合 德才兼备——九江职院以文化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2018年,《基于“协会+”的船舶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船舶军工文化引领下的“三项育人体系”整体性改革与实践》获江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学生综合素养稳步提升
学校围绕文明校园建设,系统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完善“十大育人体系”,学生综合素养稳步提升。近5年来,学生在国家、省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1000余项,20余个志愿服务队和200余名青年志愿者获得省级以上表彰,为部队输送士官100余名、义务兵近900名,约有22%的毕业生进入船舶军工行业企业就业;毕业生以“上岗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吃苦精神好、攻关劲头足”广受好评和赞誉。